鼓椅沒調好,練鼓都白練!這3個鼓椅觀念你一定要知道

作者 爵士鼓的系統化學習

12歲開始接觸爵士鼓並在教會伴奏,18歲之後跟隨日本鼓手根石大輔老師、盧廣仲御用鼓手小fin老師學習,培養出扎實的演奏能力。以初學者友善的內容,循序漸進,帶給你最好的教學內容。

2025 年 6 月 14 日

前言:你知道鼓椅比你想的還重要嗎?

很多剛學鼓的人,會把注意力放在鼓棒、鼓組上,但其實,我們每次練鼓,使用最久的東西,其實是鼓椅!

椅子不穩、高度不對,都會影響踩大鼓的效率,甚至會讓背部長時間不自覺出力,導致腰痠背痛。

這篇文章,介紹了幾種常見的鼓椅款式,並告訴你怎麼調整高度,讓你打鼓更輕鬆,不再被鼓椅受限!

延伸閱讀:「只是一張鼓椅有這麼重要嗎?」

一、鼓椅有哪些款式?

1. 圓形椅墊(入門款)

這是最常見,最平價的款式,如果你有買電子鼓或實體鼓,可能都會附贈一張這種椅子。

  • ✅ 優點:便宜
  • ❌ 缺點:坐起來不舒服,長時間打鼓容易屁股痛、高度通常無法精細調整

2. 馬鞍型椅墊(推薦)

有點像馬鞍形狀,這樣的設計可以包覆大腿兩側,穩定度高。

  • ✅ 優點:坐起來很舒服、包覆性好、長時間打也比較不會痠
  • ❌ 缺點:價格稍高一點,但長時間打鼓的人很值得投資一張

3. 靠背型鼓椅

這類鼓椅後面多了「靠背」,給你下背部更多支撐。

  • ✅ 優點:支撐腰部、適合長時間演出或有腰痛問題的人
  • ❌ 缺點:靠背有時候會影響動作,沒辦法自由移動

二、調整方式:插銷式 vs 氣壓式 vs 螺旋式

  • 插銷式:最陽春的,調整超麻煩,而且洞是固定的,無法細緻調整。
  • 氣壓式:像辦公椅那樣,一壓就上下。調整超快,但久了可能會有一點不穩。
  • 螺旋式:要轉一圈一圈調整,但不會太麻煩,而且非常穩固。

三、椅子高度怎麼調?影響比你想像的還大!

鼓椅的高度,會直接影響你踩大鼓的力量、速度,甚至連你整體坐姿都有關係。如果椅子調太高或太低,不只不好打,還會讓你全身都卡卡的。

來看看三種常見的設定方式:

大腿略為前傾(椅子高)(最推薦)

屁股位置比膝蓋高一點點,讓大腿微微往下斜。

  • 踩大鼓會比較順,腿比較不用「抬起來」用力
  • 很多職業鼓手都會這樣設定,因為比較輕鬆跟效率

大腿平行地面(椅子中等)

坐下時,大腿與地面大致平行。

  • 需要出比較多力
  • 對打鼓的動作來說,不是最有效率的,但還可以接受。

大腿後傾(椅子低)(不推薦)

屁股比膝蓋低,整個人有點像坐在沙發裡,

  • 這種姿勢會讓你變得駝背、踩鼓沒力
  • 除非你真的很習慣,否則不太建議這樣設定

📌 高度調整總結:坐上鼓椅後,腳自然踩在大鼓踏板上,大腿應該要前傾約10~15度角通常是最舒服的角度!

延伸閱讀:爵士鼓初學必讀:一次搞懂爵士鼓的組成

結語:找到最適合你的椅子和高度

其實每個人的身高、腿長、打鼓方式都不一樣,沒有哪一種鼓椅或高度是「唯一正確」的。

雖然我很不建議把椅子調太低,但我也曾經看過世界級鼓手,喜歡把椅子調超低,還是打得超猛。

有些人喜歡高一點,踩鼓比較輕鬆;有些人喜歡矮一點,可能是習慣了,或是覺得比較穩。關鍵是你打起來要覺得自然、舒服、可以維持幾小時都不累。

如果有時候練鼓卡關,沒辦法突破(尤其是踩大鼓),也許只是調整一下鼓椅,就能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!

如何在6個月內打出95%流行歌,並跟著音樂即興演奏,且不需昂貴的課程和器材?(即使你完全沒有音樂背景)

 

最新的免費一小時線上直播課,名額有限,立即報名!

你可能也會喜歡…

學鼓有什麼好處?這5個轉變,比學會打鼓還重要

學鼓有什麼好處?這5個轉變,比學會打鼓還重要

你可能會覺得,學打鼓就是學個音樂技能,可以打幾首歌、感覺很帥。但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很真實的體驗:我學鼓以後,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音樂,而是我整個人心態、生活的改變。
下面這5個學鼓的好處,都是我親身感受到的,你看完之後,也許也會對學鼓有不同的見解。

0 Comments

Submit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